薛永利 | 金庸的侠义江湖将流传千古
金庸先生香港去世的消息,在手机新闻头条弹出的瞬间,犹如巨雷轰顶般地浑身一震,深感:大师远去谁与追,江湖从此无大师!
作为读着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度过青春期的一代人,对金庸的名号如雷贯耳,老先生虽高寿94岁安详仙逝,但仍难掩我心中敬仰的大师终未敌过时间年轮的无情碾压,幻化一缕青烟,不问江湖世事。而先生却如其著作中高僧大德般留影人间,震惊之余,无语凝噎,痛心先生永远地离开了热爱其武侠小说的千千万万读者而去,世间只留先生笔下的侠义江湖。
金庸先生从28岁至48岁,在人生最黄金、精力最充沛的20年岁月,与梁羽生、陈凡(百剑堂主)三位武侠小说作家在大公报同期竞写,开创了香港武侠小说和影视剧创作的高潮,而先生所撰写的十四部长篇武侠小说,在我的阅读范围内,部部皆精品,篇篇为经典,深受如我般广大读者的深深喜爱。
年轻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得到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读之必然热血沸腾,一气贯通,彻底读完,方可长舒胸中义气,细细品咂回味其中余意。金庸先生的小说虽无四书五经、四大名著之受人崇敬,亦无唐诗宋词元曲那样恒久被人追捧,但先生的武侠小说故事曲折、情真意切,脉络清晰、内涵丰富,易读易理解易着迷,对喜欢阅读的我们吸引力和诱惑力极强。
金庸先生以武侠小说为载体,在塑造英雄的同时,抒发着自己与生俱来的怀念家乡、热爱祖国的强烈感情,在大力倡导主张公道正义、打抱不平的侠义理想和梦想的同时,以侠仁义士随性生活、快意人生,也使广大读者阅读小说成为一种简单、快乐的崇高精神享受。
先生的武侠小说语言简洁、白话易读、自成一体。小说背景时间跨度纵贯唐、宋、元、明、清多个历史朝代。武林宗派牵扯古今几十个派系,只要中华大地的寺院道观所在之处,便会出现先生小说中的武林门派。人物更是从王孙贵族、达官显贵到普通民众,甚或乞丐、流浪儿均有涉及,人物出身民族众多,汉藏回彝苗、蒙满与契丹不一而足,因此他的小说传遍华语世界,“凡有华人处,皆读金庸书”,这样的创作成就使其他作家只能望其项背。
先生的武侠小说读起来,让人极易进入其设置的历史情境,故事背景往往是朝代更替的历史事件,容易让人对小说中的情节信以为真。没落的南宋王朝遭受以铁木真为首的元朝铁骑进攻的历史事件,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将故事的背景提高到国家民族的危难和困顿之中,大格局、大环境、大背景使主人公的绝世武功在保家卫国中有了必然的用武之地;独具地域特征的武林派别和武功绝学,让武学传承的时间久远,纵越几个朝代,后继传人更是源源不断,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从而使看过先生武侠小说的年轻人竞相模仿,许多人不明就理地走上了强身健体的练武之道。
金庸先生武侠小说塑造的真正侠士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拯救武林或国家民族的英雄,主人公往往被强烈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所引领,大家耳熟能详的主人公如郭靖、杨过、韦小宝、陈家洛、乔峰、段誉、虚竹、张无忌、令狐冲等等大侠形象,均是武功派别鲜明、为人侠肝义胆、性格丰富饱满、爱情始终如一,使青年时期的我们潜移默化中便被主角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大义所感染和影响,正义战胜邪恶、道义压制歪风、舍小我为大家、舍生取义的世界观和历史唯物认识论,便是通过先生小说的中心意思而确立的。
金庸先生的侠义江湖更是和平共处的中庸之道。他的武侠小说经常是武林各门各派为争得盟主之位,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死伤无数,引得天下武林大乱,无论老盟主或新盟主很多时候分不清正义与邪恶、对与错。而真正的主角并非盟主,且武功不一定上乘、号召力不见得一呼百应,但却能超越武林之上,为民族大义、国家统一或整个武林和平共处而振臂高呼,警醒梦中一众江湖武林人士,达到无招胜有招、无声胜有声,让和平思想成为引领武林发展的核心要意。
金庸先生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书写的侠义江湖,塑造的热血义士,却永远地留在这个熙熙攘攘人来人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大千世界,“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依然脍炙人口,将如《三侠五义》、《七侠五义》一样,永成武侠小说之经典。
仅以此文悼金庸先生。
薛永利,酷爱运动,喜交朋友,用思想来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精彩悦读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图片来源:网 络 责任编辑:风 行
文字审核丨 濯 尘 公号维护丨 素 笺
后台编辑 | 春风十里 微微
主编微信:google19820728